7月9日上午,江西宜春“奪刀少年”柳艷兵和易政勇分別收到南昌大學和江西財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。而在聚光燈之外,還有一名來自江西萍鄉的特殊考生肖玉玲,似乎被遺忘了。在四年前的一起交通事故中,14歲的肖玉玲奮力推開同學,自己的右腿卻被壓斷。當年,她的故事感動了大家,失去了右腿,得到“見義勇為”、“春蕾女童”等榮譽,江西省教育院曾表示,等她高中畢業時,無條件確保其上江西省重點大學。今年7月,肖玉玲結束了自己的高考,但截至目前,沒有高校給她遞來橄欖枝。(7月10日《南方都市報》)
  肖玉玲的事跡,三年前也是轟動全國,她因此獲得了“中國好人”、“全國十佳自強女孩”、“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範”等高規格榮譽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當地有關部門許下了“無條件確保其上江西省重點大學”等諸多承諾。而這樣的承諾,恰如一粒定心丸,給這個小英雄的生活學習帶去了自信和陽光。然而,三年疏忽而過,小英雄從充滿希望到孤寂等待,再到如今的失落和失望,她內心做過何種掙扎,我們無從得知,雖然她表示“自己從來不後悔自己當年的舉動”,但誰能說她內心沒有迷茫和懷疑?
  設想下,假如她的壯舉恰好與“奪刀少年”同時發生,或者自己就是其中一員,那麼至少,她也喜滋滋拿到了錄取通知書。但這不過是猜想,並非必然結果。換個思路,如果“奪刀少年”未被眾公眾關註,沒有引起高層重視(甚至已被當做了政治任務),或者高考也在三年之後,誰能說,肖玉玲現在的命運,不是他們將來的命運?
  常言道: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。“保證上本省最好的大學”,言猶在耳,並且白紙黑字,這在當初,給了當事人和整個社會多少正向能量?強化社會主流價值觀,需要榜樣,更需要恆久的激勵和動力,而不是猴子掰玉米式的見異思遷。時間可以沖淡曾經的痛苦,但少年英雄壯舉卻不該遺忘。就在今年6月26日,還有媒體報道肖玉玲參加高考的事。這不僅是與奪刀少年相呼應,其實也是對有關方面的一次友情提醒,可是有關方面並沒有反應,是真忘記還是佯裝不知?被媒體逼出來的記憶,被“將軍”之後說出的“這個也會有的”,尷尬牽強里擺出的補救姿態,又會有多少人感到高興欣慰?
  “奪刀少年”已經拿到理想高校的通行證,雖然走了考試程序,卻幾同保送。肖玉玲呢,不僅不見有誰送來橄欖枝,甚至還在為是否復讀犯愁。一樣的見義勇為,不一樣的人生命運,只讓人感慨人走茶涼,世間冷暖。重承諾輕踐諾,甚至把承諾當做信口開河的空頭支票,乃至一時的政治應景,如此戲耍公眾,損害的不僅是自我形象,更損害著政府形象,加深官民對立情緒和不信任的鴻溝。英雄可以隱忍不抱怨,公眾不會坐視不管。有網友說:政府如此健忘,真讓人憤慨。一個社會怎麼對待英雄,怎麼對待公眾,公眾就會給予同樣的對待。人們的憤慨,不僅僅是針對英雄的功利性對待,更是對踐踏社會公平正義的回擊。
  文/晴川  (原標題:一樣英雄兩樣命運不是健忘是太功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x78uxldg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