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洋新聞 時間: 2014-03-27來源: 信息時報 作者: 高金花 ▲白毒傘幼時呈卵形。長大後菌蓋展開成傘狀。
  信息時報訊(記者 高金花) 又見野蘑菇毒倒人!東莞一家三口誤食野蘑菇相繼死亡的消息引發關註。昨日記者採訪瞭解到,14年來廣州及周邊地區已發生近80起毒蘑菇事件,中毒人數達300人,其中43人死亡。死亡案例中95%為誤食致命白毒傘。專家提醒,從回南天開始至每年的4月份是毒蘑菇生長旺盛期,白雲山、天麓湖、華南植物園等地都曾出現過毒蘑菇身影,市民外出游玩切莫亂採食。
  14年野蘑菇毒倒300人
  記者昨日從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獲得的統計數據顯示,從2000年以來,廣州及周邊的東莞、深圳等地區已發生近80起毒蘑菇事件,中毒人數達300人,其中43人死亡。而致命白毒傘的致死率最高,在上述死亡的43人中,95%為誤食了致命白毒傘。
  廣東著名的毒蘑菇專家、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中心主任李泰輝介紹,目前廣州市的毒蘑菇至少有100多種,這些毒蘑菇的危害相當大,其中不少誤食將會致命。而有毒與無毒之間的蘑菇有些非常相似,難以辨別。“比如致命白毒傘(又名致命鵝膏菌)就與市面上的平菇的顏色一樣,只是形狀稍有不同,一般老百姓很難區分。”
  據其介紹,回南天以後到4月都是毒蘑菇的生長旺盛期,特別是有黧蒴樹生長的地方容易生長毒蘑菇。白雲山、華南植物園及天麓湖等地都曾出現過毒蘑菇的身影。
  路邊的蘑菇都不要採
  李泰輝還特別提醒,目前網上流傳了很多辨別毒蘑菇的方法均不可信。“比如民間流傳一種毒菇識別方法,說把蘑菇與銀器、大蒜、米飯一起炒或煮後,如果變黑就說明有毒。還有一種說法,醜陋的有毒、顏色漂亮的有毒。甚至還有人說長蟲的沒毒,不長蟲的有毒,但實際上致命鵝膏菌對蟲是沒有毒性的,而對人是有毒性的。這些都是錯的。”李泰輝表示,蘑菇是否有毒,需經專業人士進行科學測試。
  在他看來,預防毒蘑菇中毒,最好的辦法是在一些人流聚集較大的地方多做宣傳。“白雲山就有很多地方立牌提醒,誤食的現象自然就減少了。”他提醒市民,野外的蘑菇千萬不要採食,以免中毒。
  此外,因誤食毒蘑菇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病表現為腸胃炎,切不可掉以輕心。“一開始幾小時內可能腸胃炎表現,這類病也容易出現‘假愈期’,有些人以為吃藥就好了。但一兩天過後重新發作,基本上就很難救治。這次東莞的一家三口開始的幾天就耽誤了。” 李泰輝提醒,最緊要的是別吃,但一旦誤食,立即聯繫正規醫院救治。
  白毒傘,又名致命鵝膏菌;白色,菌體幼時卵形,後菌蓋展開成傘狀;分佈在廣州、清遠、肇慶等地;劇毒,其毒素主要為毒傘肽和毒肽類,在新鮮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。這些毒素對人體肝、腎、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為嚴重,可致使人體內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,死亡率高達95%以上。
    (原標題:誤食毒蘑菇死亡 95%是白毒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x78uxldg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